7 min read

《化輸入為輸出》課程心得 - 老爹的部落格會被這堂課拯救嗎?

你的部落格也跟老爹一樣快倒了嗎?看著空白頁面都寫不出東西來 😱 這次來分享上了瓦基的《化輸入為輸出》的心得跟精華以及最重要的,老爹會被拯救嗎?
《化輸入為輸出》課程心得 - 老爹的部落格會被這堂課拯救嗎?
    (網頁版才看得到的目錄)

為什麼要上《化輸入為輸出》?

老爹一開始經營部落格跟 IG 的規劃是:

  • 部落格: 一週一篇文
  • IG: 一週兩篇貼文 + 一篇限動

雖然很驚訝這次撐了那麼久才崩塌,但後來部落格首先倒下,直接停更六個月 (詳見這半年來,老爹幹啥去了)。至於 IG,後來變成限動帳號了。

上這門課的目的是學習怎麼完成原先的產出計畫,至少先從部落格恢復到一個月一篇文開始!

老爹的課堂精選筆記

如果不是被老爹的電子報強迫推銷,你肯定是想知道這堂課到底教了什麼以及有沒有用才點進來的!先說,老爹只紀錄自認為精華的部分,然而每個人對精華的定義不同,所以想要知道全部的課程內容,就去買課程吧!(沒有業配 🥲,老爹不紅)

輸入 - 想想文章是怎麼寫出來的,就這樣讀回去

課程中有提到的管道有:實體書、電子書、有聲書、podcast、網路文章、YouTube,想知道全部技巧的人可以去看課程唷!(沒有業配 🥲,老爹不紅)

以實體書為例,瓦基分享的閱讀順序是:

  1. 封面、封底:為了讓你把這本書拿起來,出版時下最多功夫的地方
  2. 目錄:作者花最多心力的地方
  3. 回想目錄:想想看有哪些重點是自己有興趣的
  4. 序言:可以知道為什麼作者要寫這本書
  5. 後記:書的 TL;DR
  6. 大標題、小標題

老爹在寫文章的時候,第一步就是把標題架構出來。是整個寫作過程最燒腦的事!第二步則是在標題底下寫一兩句這段的重點。接下來再把這兩句的話用冗言贅字展開成一個段落,變成文章。這樣聽起來,閱讀就是在贅字叢林中,找回被展開前的重點。或許真的有人可以字字珠璣,但那個人絕對不是老爹!

老爹相信其他創作者在寫文章的的時候,也都是先把大綱列出來,至於是不是像老爹一樣,各種填入贅詞,就因人而異了 (不敢隨便得罪人 🤣)。這樣一來,既可以讓自己的版面看起來很豐富,讀者也會覺得好像獲得了很多東西。實際上,理解骨幹後,已經掌握了內容的 50% 了

輸入時,最大的禁忌是什麼?(What)

不可以中斷閱讀體驗!以實體書為例,放下書本來寫筆記是一個超級破壞體驗跟分心的事情。

什麼時候開始做筆記?(When)

老爹的閱讀習慣是:小說以外都不會一次把整本書看完。所以可以再下次閱讀前把上一次讀到的先做筆記。總之,不要因為做筆記而停止閱讀,而是停止閱讀之後再做筆記。

時間有限,怎麼樣更有效率地輸入?(How)

網路文章跟 10 幾分鐘的影片最容易被時間怪獸所吞噬。因為看起來短短的,很容易忘記使用上面提到的技巧。有時候從頭到尾讀/看完會有一種「不知道剛剛看了什麼」或是「廢文 」、「廢片」的感覺。如果目的是為了娛樂,那就沒差,可是你都已經在看這篇文章了... 現在不是你的娛樂時段 😏。

有目標性的閱讀,就像練琴一樣,如果只是一昧的從頭到尾彈,效果超差。從上次在 Focusmate 看到鋼琴老師練習的實況,發現老師也是針對某幾段不熟的地方反覆練習。所以,一定要先利用上述技巧確認該文章或是影片是否符合自己的目標!

Note taking - 避免到了要輸出的時候一片空白

雖然說現在有 ChatGPT 可以改善 writer's block,但還是要想要問 ChatGPT 什麼問題?最喜歡瓦基提到 Jamie Miles 的 HQ&A 的筆記方法!(你問為啥連到英文網站!?因為這裡是老爹英文 🤣)

HQ&A 是什麼?(What)

簡單來說就是自問自答,例如本篇開頭的「為什麼要上《化輸入為輸出》這堂課?」,就是一個老爹自問自答的範例。粗體那幾個字則是老爹的答案。被發現剩下都是廢話了 🫠。

怎麼提出問題?(How)

利用 5W1H: who, what, when, where, how, why 來提出問題就對了!本文中 () 裡寫著用了哪一個。

為什麼讀電子書時更應該要做筆記?(Why)

你有沒有發現,看紙本書的時候,我們會有種神奇的力量,記得該內容在書的哪個角落,是左邊那頁的上方,還是右邊那頁的下面?但換成數位版的話,這種神奇的力量就消失了,所以筆記就顯得超重要的啦!

如何整理筆記?(How)

瓦基提了 Notion 這個工具,但因為老爹用 Obsidian,所以就整段跳過去了。這裡有人在用 Obsidian 嗎?

Note making - 從筆記到創作

有了初步的筆記後,要開始把四處零散的筆記架構起來成一篇文章了。一個整理的方式是使用心智圖!在網路上搜尋心智圖,都像畫一樣,五顏六色,看起來很猛又精美的那種。來分享這篇文章的心智圖,增加大家使用這個工具的意願。

這篇文章的心智圖
花了 26 分鐘從無到有的心智圖 (點圖放大)

大架構像這樣:

如何寫 (老爹不會畫) 心智圖?(How)

瓦基建議先寫出大的主軸,再補充分支。但老爹在實作的過程中,很容易從一個大分支興奮地一直往下寫,過一陣子再來看看哪樣子比較好 🤔。

輸出 - 多平台思維的寫作

目前經營部落格跟 IG,本來想說可以從部落格文章簡化後丟 IG 分享,一舉兩得。但執行起來發現根本就是在做兩份工,搞得兩邊都要倒了。

  1. 文章開頭的 100-150 字要適合發在 IG 的 caption (說明文字)
  2. 寫文章的時候選一個可以放 IG 的段落,不用想著要全部分享
  3. 「XXX 的三件事」這類條列式文章比較好精簡成 IG 的貼文格式,但這個跟介於做兩份工要仔細拿捏

總結 - 只有累積,沒有奇蹟

這是老爹唯一記得的金句,看來其他不夠金?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平常沒有累積,總是想著「晚一點再整理起來」,實際上,晚一點就去睡覺了啦!

上完課,最想帶走的是「如何累積素材」來加速產出。本文算是現學現賣給大家看了。一上完課,做完筆記就直接輸出成文章。

老爹先留言

感謝 Max 介紹了這堂課給老爹,至於有沒有被這堂課給拯救?就看接下來老爹有沒有好好一個月一篇文了 🤣

眼尖的路人可能發現心智圖中有一個區塊本文隻字未提。礙於已經寫了快兩千字了,就先在這邊打住吧。有路人許願要看再來寫吧 😏。